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藥用山藥與食用山藥(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47期)
   記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局藥師 鍾瑩慧
   日期:12月02日
 
   

 

 

 

一、前言

山藥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朔到春秋戰國時期,歷代的名稱有藷藇、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神農本草經》),諸署、署豫、玉延、修脆、幾草等,其性甘、味平,入肺、脾、腎經,能補脾胃,益肺腎。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並認為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久服聰耳明目,輕身不飢延年」。臨床上山藥可應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頻尿、虛熱消渴等症。

二、藥用山藥

關於藥用山藥的基原,歷代本草收載過的有數種,目前臺灣中藥典第二版收載的為蕷科薯蕷屬(Dioscorea)的薯蕷(D. opposite Thunb.)、恆春薯蕷(D. doryophora Hance.)或基隆山藥(D. japonica Thunb. var.pseudojaponica(Hay.) Yamam )之乾燥根莖。中國藥典2010版收載的為薯蕷(D. opposite Thunb.)的乾燥根莖,冬季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淨刮去外皮與鬚根,乾燥。另外在某些地區會有傳統上的習用品,例如在湖南和福建將同屬的褐苞薯蕷(廣山藥)(D.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 及參薯(D. alata L)收為藥用山藥使用。1

三、食用山藥

薯蕷屬的植物全世界超過600種,遍及熱帶、亞熱帶等地區,供食用的約50餘種。台灣在1959年起引進種源進行試種培育後,目前作為食用山藥的品系主要可分為五類,分別是:

1. 大薯(D. alata)又稱田薯,是所有品種中分佈最廣的。
2. 長薯(D. batatas)又稱家山藥,原產於大陸,目前進口的生鮮山藥中的日本山藥屬這一類。
3. 山薯(D. japonica)又稱日本山藥,原產於日本。
4. 條薯(D. alata L. var. purpurea)又稱紫田薯,主要栽培於台灣中部。
5. 恆春山藥(D. doryophora)又稱戟葉田薯,原產於台灣恆春半島及屏東。2

(待續)

參考資料

1. 劉家水、張丹雁。山藥正偽品及其習用品的快速鑑別。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13;27(2):16-18。
2. 劉新裕、張同吳、林義恭等。山藥之品種特性、生產潛力、物化性質與抗氧化研究。中華農業研究 1999;48(4):1-22。
3. 程培秀、魏銀貴、余志鋼。山藥及其常見偽品的鑑別。中國藥業 2010;19(8):79-80。
4. 苗積康。山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醫中藥 2010;219: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