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副甲亢引發高血鈣,會急性腎衰竭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蔡清欽
   日期:8月19日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林軒名指出,65歲鄭女士長期患有糖尿病、陳舊性中風及慢性腎臟病,3個月前其腎肌酐酸約5-6mg/dl,血糖值穩定,6月突然心悸、頭暈、四肢無力,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7月送至安南醫院急診,在急診室,出現了急性腎衰竭合併電解質異常,腎肌酐酸高達9.77mg/dl(正常應<1.3)、鉀離子高達7.0mEq/L(正常4.0),當時已達需洗腎標準。

安南醫院團隊將病患收治加護病房,經診斷罹患「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的鈣會持續從骨頭釋放出來,會先引發高血鈣,造成脫水,病併發急性腎臟衰竭。

林軒名醫師為鄭女士安排副甲狀腺核子掃瞄,發現右下副甲狀腺有一過渡功能腺瘤,隨後由一般外科周俊治醫師利用微創手術的方式摘除這顆過度分泌的腺瘤。術後鄭女士血鈣值恢復正常且腎肌酸酐最後降至4.6mg/dl,8月初順利出院,不必洗腎。

林軒名醫師表示,急性腎衰竭原因眾多,台灣常見的有腎前性腎衰竭、藥物或尿路阻塞。林醫師說,鄭女士這種因副甲狀腺腺瘤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而後引起高血鈣,導致最後發生急性腎衰竭並例不常見,如果找到確切的原因,急性腎衰竭的病人其實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恢復的,並不是全部都需要洗腎的。

林醫師說,8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是無症狀的,二成病人會有腎結石、纖維性骨病變,如合併高血鈣,則會有腹痛、嘔吐及意識模糊徵狀,嚴重者會心律不整或呼吸衰竭。

成大醫院神經科醫師林宙晴指出,罹患糖尿病10年後神經病變盛行率大約為50%,神經病變症狀非常多樣,會影響肢體的感覺及運動功能,甚至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患者應控制好血糖,並定期檢查,以減少神經性病變發生。

一名70歲糖尿病洗腎患者近來兩下肢腫脹無力,幾乎無法站立,最困擾的問題是足部麻木且刺痛,晚上無法入眠,使用許多安眠和止痛藥物仍不見效;成醫神經科實施完整的檢查,然後搭配神經保護的維他命B12、抗氧化劑(硫辛酸)及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病情已明顯控制。

林宙晴醫師說,糖尿病尤以65歲以上男性最為嚴重,為盛行率為28.5%,幾乎每4個65歲以上男性便有1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長期糖尿病主要併發症,尤其是疼痛性及自律神經性神經病變最為困擾,佔非外傷截肢的50至75%,不容忽視。

林醫師指出,神經病變與發生腎病變和視網膜病變之相關性很高,亦即有神經病變時,腎臟和視網膜很可能也已經有問題,因此早期診斷相當重要,提醒病患要一起檢查腎臟和視網膜。

一般診斷神經病變之神經電生理檢查,對於早期之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斷率不高。成大醫院採用定量感覺測量系統來增加診斷率,並且利用傾斜床檢查和局部皮膚血流量檢查來診斷自律神經病變所造成之心血管功能異常。

林宙晴醫師說,目前尚無治療方式可以治癒糖尿病神經病變,僅能停止繼續惡化和減緩症狀,其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血糖控制。在神經病變症狀緩解方面,目前有較多之藥物可以選擇,可以減輕病患之痛楚,但病患自我照護方面也很重要,諸如足部照護、規則運動、規律生活和充足睡眠,都可以減輕症狀而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