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蕾在17歲時躁症首度發作,後大學聯考當天更因燥症復發,當場被架出考場送往精神病院住院,中斷她的學習之路;日後就職服務業,又因工作中突然昏倒送醫,刷健保卡時被發現病史,無故被公司辭退,阻擋就職之路。幸好後透過規律作息、藥物治療,及醫院的心理治療,現年32歲的她已維持12年未發病。
小蕾自述,高中發病後家庭關係生變、鄰居投以異樣眼光,即便12年未嚴重復發也未再住院,但健保卡上背負的病名,仍讓她受到歧視甚至失去工作,後來經醫院持續固定的藥物治療及團體心理治療,搭配正常作息,漸漸受家人接納,在工作上也有良好的表現,生活與一般人無異。收治小蕾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雙極症(俗稱躁鬱症)的周期分為躁症與鬱期,春季因為氣候多變,是雙極症的好發時節。躁症與鬱期順序視人而定,躁症主要會情緒高亢易怒、愛說話、誇大妄想、睡慾減少、活動量增加、性慾旺盛,以及常有非習慣性的無節制購物行為;而鬱期則會無來由地情緒低落、話少、沒自信、睡眠時間增加。
雙極症盛行率為1%,在台灣約有23萬名個案,以每個人身邊至少10位親友計算,全台有230萬民眾深受雙極症影響。
蔡尚穎強調,對待雙極症病人,身邊親友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最好的治療是藥物加上良好的心理衛生環境雙管齊下,親友若過度保護、幹預或產生敵意,都很容易提高疾病復發率。當患者發病,前6個月是急性治療期,爾後1年半則觀察患者是否復發。
身邊親友若患有雙極症,需保持「三不過度」原則:不過度保護、幹預及敵意,並鼓勵患者就醫治療;而患者本身應有病識感,遵照醫囑用藥、保持規律生活,並可固定參加心理治療。
蔡尚穎提及,雙極症患者約有7分之1可以痊癒,狀況良好可慢慢減少藥量甚至停藥,因此長期規律的治療加上周遭親友正面態度,是幫助雙極症患者正常生活的最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