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糖尿病患用藥滋陰兼補氣固澀賴壯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2月01月28日
 
   

 

 

 

當糖尿病患者沒有妥善控制好病情時,很可能會出現併發症。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併發症,應小心足疼痛、足麻木、足發涼,甚至於也有可能導致足部出現「久病多瘀」的情形,必須及早接受治療。

張醫師指出,足疼痛為糖尿病患者併發神經病變,臨床上,患者常見形體消瘦、肌膚甲錯、舌紅少苔等症狀,為肺、胃、腎燥熱消灼的症候,治療時不可治標捨本,當以養陰清熱,潤燥止痛,以便標本同治。所謂肌膚甲錯指的是皮膚粗糙、不潤澤的情形。

張醫師指出,足麻木為糖尿病併發症,中醫認為,患者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病程遷延難痊癒,同時患者也出現陰損耗氣的情形,進而導致氣陰兩虛、經脈失去滋養、筋骨失去榮潤,以致於漸漸發生足麻木,治宜益氣養陰,增液生津,以便起到舒筋活絡、止足麻木的作用。

足發涼則是糖尿病久病候,因為窮極歸腎,氣虛精衰,腎氣不固,結果就併發神經病變,剛開始患者出現陽痿不舉的情形,進而出現足發涼的症候,最後肢體痿軟疼痛,尤其以下肢較為嚴重。

如果雙足發涼嚴重者,必須補益精髓,溫養命門,以便起到溫煦四肢末稍的作用,這樣一來足部發涼狀況才可望緩解。

糖尿病往往陰損及陽,所以用藥時滋陰不忘補氣,固澀有賴壯陽,因此,在補陰藥中可視病情重用參、耆、桂、附等補氣類溫陽中藥材,以促使五臟溫煦,讓四肢末梢可以得到滋養。

值得注意的是,「久病多瘀」也同樣存在因為糖尿病而併發的足部疾病當中,治療時忌太過於行氣活血,應重在養陰藥中稍佐化瘀的中藥材,用藥藥量宜小,以便去瘀而不耗陰,讓津液濡養筋末,經辨證治療後,足部疾病將可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