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杏林脈動》當「薄血藥」不靈光時

發表於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記者:鎮暄
   日期:101年09月16日
 
   

 

 

 

不管需不需要醫生的處方箋,市面上可以買到所謂的「薄血藥」(blood thinners) 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從藥理作用來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抗凝劑(anti-coagulant),像只能口服的「華法林」(Warfarin-又稱Coumadin) 和用來注射的「肝素」(Heparin)。兩種老藥都很便宜,各有各的解藥,但需要醫生處方。2010年推出的新抗凝劑Pradaxa,學名「達比加群」(Dabigatran),既昂貴又無解藥。另外一類是抗血小板藥 (anti-platelet),其中老藥阿士匹靈 (Aspirin)歷史最久,婦孺皆知,原是從柳樹皮提煉出來的水楊酸。新藥Plavix則是較安全的Aspirin替代品,每顆4美元,而Aspirin每顆只要幾分錢而已。

近年來,Plavix成為世界上第二暢銷藥物,全球年銷額超過66億美金,其中美國就占38億。(請注意:Plavix是抗血小板藥,與最新研發的抗凝劑Pradaxa完全不同類,後者或可替代華法林,用於部分病患)。藥商賺錢太多,兩個新藥的集體或個人訴訟已在全美各地如火如荼燒起來。Plavix有時還被用來誤替傳統的華法林,其實兩者並非同類,不容許交換替代。八年前,筆者曾有過痛苦經驗:遠住紐約皇后區八旬高齡有心房顫動與心瓣膜狹窄的岳母,就是太相信當地中國城的一位胃腸科醫生,她服用30多年的Coumadin被他擅改為Plavix,三周後才被筆者發現,以致她連續發生數次腦中風。

 

華法林 vs. 阿士匹靈

華法林(或Coumadin)能夠抑制肝內「還原酶」的作用,使「凝血酶原」(prothrombin) 失去功能,因而防止血液凝固。Coumadin的化學結構與維他命K非常相似,能夠干擾維他命K的代謝。由於它的強效,需要醫生處方,讓血液凝結風險比較高的人使用。譬如用於:治療心房顫動或與心瓣膜置換有關聯的血栓併發症;預防或治療靜脈血栓、及其延伸的肺栓塞;或再發性心肌梗塞和腦血栓等等。華法林非常有效也相對安全。自從1954年FDA批准Coumadin為藥物使用以來,至今己是北美處方最為普遍的口服抗凝劑,對於各類中風的風險,它比阿士匹靈更能減低36%,其中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可減少46%。

儘管Coumadin的效果很好,但有幾個缺點:它與許多常用藥物會相互作用,甚至與一些食物(像含有高度維生素K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如此。為確保足夠而又安全的劑量,病人必須經常抽血測試INR(國際正常化比值),來監測它的作用。INR太高有誘發大出血的危險,而INR過低則不能防止血栓,表示華法林劑量不夠。這嚴苛的做法給病人帶來諸多不便。至於Aspirin或Plavix的作用是使血小板黏性降低,因而減免血栓的形成,雖方便使用,一般來說,只適合中風機會較低的病人。這與華法林或Coumadin不可同日而語。

 

心臟支架,使血流通暢

目前冠心病最流行的一種治療法就是放置「心臟支架」(cardiac stent),這支架是一個網狀的金屬管子。醫生利用心臟導管把它載上,經皮穿剌,最後置入冠狀動脈的狹窄處,強行擴張動脈,使血流通行無阻。可惜這療法有個缺點:在幾個月內,支架撐著之處會產生瘢痕組織,造成冠狀動脈的再次阻塞。2008年,科學家發明一種嶄新的支架,這種特殊支架可以緩慢地釋放藥物,來防止瘢痕組織的生長。遺憾的是,這種極受歡迎的支架也帶來一個很大的風險:它會使血液凝結。對這種暴露於血液中的金屬異物,人的身體反應就是用許多血小板把這個外來的金屬支架團團包圍住,血液凝結的結果就是心臟病發作或發生腦栓塞。所以心臟科醫生在做完支架之後,要病人吃「薄血藥」來減低這致命的風險。

從最早的阿司匹靈、經過後來的Persantine、到現在最流行的Plavix,這些都是抗血小板的薄血藥。我們知道,肝臟有一個重要的代謝機能,可以把某些藥物分解,經過化學改變後才喚起藥的活性,使之變成有效。換句話說,若無肝臟,大部分藥物會通過身體排出體外,而不起作用。偏偏有些人天生具有某種遺傳變異,肝臟缺乏代謝藥物的能力,如果非得依靠該藥不可,那他們就要面臨可以危及生命的併發症。Plavix的抗凝血作用,對這些人來說,並不靈光。美國FDA遲到2010年3月,才在藥品標籤上添加黑框警告,提醒民眾,有相當多的病人基因變異而無法代謝Plavix。這後知後覺的做法不啻為亡羊補牢。

 

床頭儀器,可改善醫療

這個基因變異視人種而不同,目前知道的是,有50-70%亞裔人士、30%非裔、和25%歐洲血統的人,攜帶這個變異的基因。它是一個「肝酶」(即肝的酵素)的編碼,與一群肝酶共屬P450一族,與處理某些藥物的機能有關。這個基因有8個已知的變異,當中7個編碼是不活躍的版本。現在美國,如果醫生要篩檢病人的任何特殊基因變異,就得將DNA樣本送到醫院之外的獨立實驗室去做,甚是不便。從採取樣本到得到檢驗報告,通常需時數日。這對心臟科醫生來說,操作拖延太久,因為他們每次做完心臟支架之後,馬上就得知道誰可以用Plavix而哪些人不可。若要改善冠心病的治療,這情況亟須解決。

渥太華大學(U. Ottawa)心臟研究所完成了一項臨床實驗,研究人員在今年四月「刺鉻針」(Lancet)醫學雜誌上發表他們的發現。這種床邊測試非常有效,能快速識別對藥物處理有變異基因的攜帶者。該測試不須太多培訓,可由護士執行。現在己經有一家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Spartan研發這種床邊儀器,護士用一個棉籤在病人臉頰口腔黏膜採取DNA樣本,再把樣本放入一個用過即丟的特殊試管,然後將其置入這個只有鞋盒大小的儀器,並按下按鈕就行。一個小時後,病人能否處理藥物的遺傳狀況即可打印輸出。兩年前,這儀器已經在歐盟諸國開始使用,Spartan生技公司希望今年年底之前獲准在美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