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蛤蚧不同部位的成分及毒性(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86期)
   記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中藥組 洪儷玲 藥師
   日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也。

蛤蚧為脊椎動物守宮科動物蛤蚧Gekko gecko L.已去除內臟的乾燥全體。品質以背色青、起細鱗紋、頭尖、肚灰白、體大、肥壯、尾全、不破碎者為佳。商品不以重量計算,而是以「對」為單位,原應雌雄成 對,現在常以兩隻合成一對或以一只長尾一只短尾搭配販售1。藥材使用前須去除頭部、四肢及鱗片,臺灣民間稱此為「去五針」1。臨床應用於補肺益腎、納氣定 喘、助陽益精,日服量為3~6克,常與其他中藥搭配入丸劑或酒劑2

 

一、成分3、4、6、7、8

蛤蚧為動物類中藥,以不同檢驗方法測得胺基酸含量438.23ug/g;膽固醇2.18±0.09mg/g;總磷脂質0.24~1.90%;總脂肪酸中有 75%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人體必需脂肪酸如:亞麻油酸及次麻油酸即佔50%;ICP-MS測得蛤蚧含25種元素,常量元素以鈣含量最多,其次為磷、鉀、 鈉、鎂,微量元素以鐵含量最多,其次為鋅、硒、鉻、銅,危害元素砷0.223ppm、汞0.069ppm、鉛1.595ppm。(表一)

 

二、不同部位成分比較

《雷公炮炙論》:蛤蚧..勿傷尾。《本草新編》:蛤蚧…至神功用,全在於尾,尾損則無用也。...捕得之須護其尾,尾損即有毒,所斷之尾反可用也。《本草 備要》:藥力在尾(見人補之,輒自嚙斷其尾,尾不全者不效)。10中醫藥古籍對於蛤蚧的記載多提到其效在尾,尾不全者無效。

蛤蚧的尾巴細長結實,上粗下細,中部可見骨節,與身體約等長,易斷能再生,再生後的尾巴較粗短。經分別測定60%乙醇抽出物(蛤蚧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氨基 酸總含量(表二),可知蛤蚧頭、體、尾部所含成分相同,非古籍的「尾不全者無效」,其中微量元素(銅、鐵、鋅、錳、鈷、硒)含量,則尾部明顯遠高於其他部 位,因銅、鐵、鋅、錳臨床上具有補血強壯作用,若應用於補腎助陽則符合「其效在尾」的論述,以尾部的價值性較高。(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