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常有病患在問說:「醫師,我這個可以針灸嗎?」、「針灸會不會有副作用?」、「針灸會不會針斷神經?」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見民眾對針灸很好奇卻沒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中醫師林奕良表示,針灸是針刺、艾灸的簡稱,「得氣」是療效關鍵所在。
中醫師林奕良指出,一般來說,針灸多數是指針刺,「針刺、穴位、得氣」三者密不可分,所謂「得氣」指的是針刺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也是針刺後產生治療作用的關鍵,但必須依靠醫師的「手下感覺」和患者的「主觀體驗」來進行判斷。
所謂「有得氣」是指醫師手下會有沉、緊、澀、滯、針體顫動等感應,同時病患可能會有痠、麻、脹、深度壓迫感、抽動、少數痛感等。理論上,有得氣,治療效果才會好,所以中醫師與病患間應有良好的互動,以便達到得氣感,同時才會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藉由穴位得氣可增加局部血流,消除局部炎性反應,且刺激效應還可以激活脊髓和腦部的內源性嗎啡系統,如此可產生鎮痛作用,避免產生疼痛的惡性循環,使患處在穩定中修復。
林奕良醫師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訂定針灸臨床主治的病症,目前達到四十三種,後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也認為,針刺療法對對多種痛證的療效確 切,也對化學治療或外科手術後所引起的噁心、嘔吐有效果;針刺療法對戒菸、頭痛、藥物成癮、中風後遺症、骨關節炎、哮喘等也有應用的情形,目前可應用適應 症仍在陸續增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