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 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為青春期及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生殖及代謝異常相關內分泌疾病,發病率可能受遺傳基因及後天環境因子誘導影響,如食物、生活壓力、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 EDS)等有關,荷爾蒙分泌異常是主要致病原因,據統計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發生率占整體育齡婦女6%,主要症狀表現包含多毛、月經週期不規則(60%)、肥胖(38%)和典型的多囊卵巢形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0年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對多囊性卵巢症進行廣泛討論後,提出了診斷最低共識標準為排卵少(在一年內少於9個月經週期)或不排卵(連續3個月以上沒有月經)、月經不規則,外觀條件可看到臉部、胸前及四肢體毛生長茂盛,臉部及背部痤瘡滋長、或男性模式禿頭,約有48%病人經由生化檢測可顯示體內高血清濃度的雄性激素,腦下垂體也會分泌過多的促黃體激素(LH),血清中的促黃體激素上升與促濾泡激素(FSH)的濃度比值(LH/FSH)通常會超過三倍,但需排除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雄性激素分泌腫瘤、腦下垂體異常導致的高泌乳素血症等,因這些疾病會產生類似的卵巢變化及臨床症狀,另外有新的證據顯示,血清抗穆勒氏賀爾蒙(AMH)濃度可能對PCOS的診斷有所助益,在一項研究中,PCOS婦女的血清抗穆勒氏賀爾蒙濃度會高於正常排卵婦女兩到三倍。雖然具體診斷標準仍存在相當大的爭議,但透過陰道卵巢超音波影像檢測判別小竇狀卵泡數量似乎可與血清中抗穆勒氏賀爾蒙濃度相呼應,影像會顯示單側或雙側卵巢增大,卵巢長出許多約2~8mm的小竇狀囊,內包覆著未成熟的卵子,每側小囊數目至少在10個以上,隨時間累積,卵巢中間將為退化的小囊壓縮成實心間質所佔據,小囊只分布於卵巢周圍外側,因排卵不良,卵泡無法正常排出,這些小囊會釋放大量雄性荷爾蒙進入血液中,干擾正常女性生理,產生輕重程度不等的症狀,其中可能有1/5是無症狀,因此一般定義有症狀發生時才稱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嚴重者可能導致原發性不孕症與男性化表徵,占無排卵性不孕症的73%,且血中高雄性素與促黃體激素作用下,即使卵子順利受精,也會因品質不佳,著床不易,流產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已成為年輕已婚婦女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有研究指出,多囊卵巢症候群病人,因為肥胖,體內胰島素阻抗作用明顯,影響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造成血中糖分堆積,空腹血糖值偏高,增加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引發心肌梗塞機會約為正常人的7倍,另一方面,高血糖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而高胰島素血症又會增加體內睪固酮(testosterone)等雄性素釋放,惡性循環結果,更加重對卵巢功能的不良影響,高促黃體激素的影響,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變厚,亦可能與部份子宮內膜癌的形成相關。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病人目標,肥胖婦女首要透過減重方式調整體質,改善高胰島素血症藥物可應用於肥胖和體重正常的病人,減少胰島素抗性,降低胰臟負擔,至於生育問題,則需視個體狀況及對不良反應及人工生殖風險的接受程度,與婦產科醫師討論,選擇適當荷爾蒙調整藥物或人工生殖技術的醫療介入,達成短期內受孕的願望。
(一)雄性激素過多
多毛和痤瘡症狀改善,依照2008年美國內分泌學會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多數婦女可選擇結合雌激素及黃體激素的避孕藥(estrogen-progestin contraceptive)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口服避孕藥(如 norethindrone、 norgestimate、desogestrel或drospirenone),乙炔雌二醇合併黃體酮的理想劑量需維持30~35 μg,才能將雄性化影響降至最小,六個月後若治療結果未達滿意,加入具有抗雄性素作用的spironolactone 50~100 mg,每天兩次,劑量隨時間推移減少,以獲得較理想的外觀症狀改善。若對於口服避孕藥有禁忌症的婦女,單獨使用spironolactone治療,但治療期間對於子宮內膜保護是必要的,且需嚴格執行避孕措施,因為妊娠期間spironolactone抗雄性作用,會影響男性胎兒外生殖器正常發展。其他有效的抗雄性激素包含finasteride和cyproterone acetate。促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有時也會被用來抑制卵巢雄性激素產生,過程中補充適當的雌激素及黃體激素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避免骨質流失和雌激素缺乏症狀,但考量治療影響複雜性和成本效益,並不建議將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作為第一線治療選擇。另外有些醫師使用metformin治療多毛症,本治療指引認為效益是極少的。除藥物外,也可以剃鬚、蜜蠟脫毛、電解或雷射脫毛等美容方式改善多毛症。外用藥13.9% eflornithine hydrochloride cream可抑制體毛生長,但必須長期使用,防止再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