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懷孕後期吃止痛藥,新生兒險命危

發表於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嘉芳
   日期:101年04月10日
 
   

 

 

 

28歲孕婦在預產期兩周前感冒發燒,連續服用診所開立的感冒止痛藥5天,分娩後新生兒卻出現肺動脈高壓,經插管治療,接上呼吸器,住院兩周才出院。

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蕭國明表示,這名孕婦因喉嚨痛,診所給予臨床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她每天服藥3次,連續吃5天,產檢時發現羊水減少,於是緊急催生,歷經10多小時仍無法順利分娩,最後只好剖腹開刀。寶寶出生後,卻出現持續性肺高壓、血中氧氣不足,幸好即時處理,否則恐怕有生命危險。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指出,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具有消炎、鎮痛、退燒、消腫作用,常用於關節炎、感冒發燒、肌肉發炎痠痛等症狀,但懷孕超過32周後期服用,卻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提早閉合,並使肺動脈血管增厚,影響血管收縮及血流速度,造成肺動脈高壓,血中氧氣不足,嚴重時恐使新生兒器官受損,如果缺乏合適的醫療設備及技術,死亡率達30%。

不只口服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就連含抗發炎、消腫成分的肌肉痠痛貼布,也可能影響胎兒,造成肺動脈高壓,且影響程度可能較口服嚴重。蕭國明解釋,口服藥物可由孕婦的肝臟代謝,不過,貼布直接由皮膚吸收,藥效更快到達血液,「身體的濃度會更高。」

醫師提醒,懷孕期間絕對不要亂吃藥,但也不可忍病不就醫,身體不適應先看婦產科,必要再請醫師會診,勿自行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