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腦部血管若塞住,可使用藥物打通血管嗎?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網
   記者:吳順永
   日期:101年02月27日
 
   

 

 

 

新樓醫院神經內科對於合併有心房顫動的缺血性中風病患,在給予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方面,相當積極,神經內科謝鎮陽醫師表示,有將近60%的使用率,而有些醫學中心也僅30%,無論如何,我們希望透過更多民眾的衛教,讓大眾更認識腦中風,進而防治腦中風,減少中風對國人的傷害。

謝鎮陽醫師指出,腦中風又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而缺血性腦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約佔7成,它主要是因大腦血管本身快速的阻塞或由心臟產生的栓子或近端大血管的血栓脫落而造成的腦栓塞。若不及時接受治療,會造成受影響組織的缺氧與死亡,而發生中至重度殘障的後遺症。

謝醫師分析,其中針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組織胞漿素脢原活化劑」(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以下簡稱rt-PA) 是目前美國FDA與台灣衛生署唯一核准得以在急性缺血性中風使用的藥物,rt-PA的作用在於溶解血栓,改善中風的症狀,在大型的臨床試驗中發現,rt-PA已被證實可快速地將急性阻塞的部份動脈血管打通,對於心血管及週邊血管病變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夠增加缺血性中風病患33%復原的機會。

謝鎮陽進一步說明,重點在於病患的「到院時間」,因為rt-PA必須要在中風發生過後3小時內使用,而且病患不能夠有rt-PA的禁忌症,這樣子使用後才不至於出血;而符合適應症的患者,最好是越早打rt-PA,這樣效果才會更好。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建議,中風病患最好能在症狀發生後30分鐘內到院,而醫院能在病患到院後60分鐘內做完所有檢查評估,給予有適應症的病患施打rt-PA,在美國有些中風中心,其rt-PA的施打率可高達20%。

而在台灣,目前缺血性中風病患施打rt-PA的比例僅佔1-2%左右。探究其原因,在於中風病患到院前的時間延誤,過去研究顯示,中風病患發作二小時內到院者大約只有2成左右,而新樓醫院的中風病患,二小時內到院者更低 (5.6%),新樓醫院rt-PA的施打率則與台灣其他醫院相當 (1.1%)。如何縮短中風病患到院前時間延誤,是神經科醫師的一大重任。

謝醫師強調,預防重於治療,「防」「治」腦中風,最重要的還是「預防」本身,除了針對「三高」患者的藥物治療、生活習慣改變之外,另一個常常被忽略的是「心房顫動」的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特別是心房顫動合併眾多危險因子的高危險群病患,口服抗凝血藥物對於預防缺血性中風的效果尤其顯著,但是因為使用該類藥物要常常抽血監測,所以臨床實務上應用並不廣泛,與正式的治療指引相比有極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