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喉痛、高燒採銀翹散為主方 嘔吐、腹瀉投予半夏瀉心湯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日期:100年12月29日
 
   

 

 

 

上焦、中焦氣虛可見便軟溏、脈濡弱等症,容易有外感過敏,中醫師張雲鵬表示,臨床上可給予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方加減以輔助改善。

中醫師張雲鵬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上焦、中焦氣虛大致上是指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比較虛弱,患者經常體內有濕。中醫談的脾胃是位於中焦,醫師指出,大致類似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根據經絡學說,胃的經絡起始於頭部,循經往下走,經絡向上走至腋下,再向上通於舌。中醫常說若胃氣不降,即會引起噁心、嘔吐等氣逆現象;若脾氣不升,則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

當咽喉痛、高燒、洪脈(脈跳較有力,來勢洪大)等主證,中醫稱病在上焦,可採銀翹散為主方;出現急性腸胃症狀如嘔吐、腹瀉,中醫稱病在中焦,常給予半夏瀉心湯藿香正氣散為主方,葛根芩連湯等則為備用方;出現便秘、腹脹腹痛時,中醫稱病在下焦,多採防風通聖散治療為主。不少病患會有兼症,甚至每個人的細部症狀都可能有差異,需視個別狀況,調整藥方。

各中藥主要作用於人體的部位不同,中藥特性中的「升降」之分就是根據藥性主要作用部位特質有不同的分類,炮製供作可以改變藥物特性,使其升降作用增強或改變。

中醫對人體的各部位有一定的歸類,中藥的藥性也有主要作用的部位,如作用於下焦(如生殖泌尿系統)的大黃黃柏之類,用酒炙後可引要上行,清上焦熱。

還有如杜仲,用鹽製後,可增強引藥入腎的效果,使其向下沉降的作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