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減肥產品眾多,但會引起副作用的產品也不少。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林曾翠霞表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肥胖的人總離不開「痰濕虛熱瘀」,治療肥胖症可以從基本五型著手辨證,無副作用,但患者也應該要充分配合,如做到少吃、多運動,治療才有效果。
林曾翠霞醫師指出,辨證為脾虛痰濕者,治法以健脾益氣,化痰袪濕為原則,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方。若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臉色黃、看起來很疲憊、面目虛浮、動則短氣、全身有虛腫情形者,可加黃耆、黃己以補氣,健脾利濕。
若是大吃大喝出現腹脹、胃口差、食滯不化、血脂高、有脂肪肝者,加山楂、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導滯化濁;若是兼有尿少、浮腫、腹脹而體質尚壯實者,加用生薑皮、大腹皮、桑白皮以導水下行;若是痰多而黏者加用竹茹、膽南星、枇杷葉以清熱化痰;感到噁心加荷葉、橘皮、生薑。
胃熱濕阻者以清瀉胃火,涼血潤腸為原則,常用瀉黃散加減方。若是兼有腑氣不通、便祕,可加大黃、枳實、厚朴、麻子仁丸以瀉下通腑;若是頭昏頭脹嚴重者加野菊花、決明子,以清厥陰肝經之熱;若是口中黏膩、口臭者,加竹茹、黃連以清熱化痰。
氣滯血瘀者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原則,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若伴見兩脅脹悶或疼痛、心煩又容易發怒、失眠又多夢,加香附、佛手、白芍或合用加味逍遙散等方劑以疏肝行氣,清熱除煩;若疼痛嚴重加延胡索;若兼血瘀、胸部刺痛、婦女經量減少或閉經,加桃仁、桂枝、當歸以活血化瘀。
脾腎兩虛者以補脾固腎,溫陽化濕為原則,常用真武湯加味。若是患者感到四肢無力、形寒肢冷、腰痠背痛、尿少浮腫者,加熟附子、白芍、生薑等以加強溫腎健脾,散濕利水;若是自汗不止、冷汗淋漓者,加熟附子、紅參以溫陽固攝止汗;若腰痠腿軟可加牛膝、杜仲以強筋壯骨。
陰虛內熱者滋陰降火,常用知柏地黃丸加味。若是虛煩而睡不好、頭昏頭脹者,加熟棗仁、川芎,以養陰清熱,安神寧心;若是心胸煩悶、灼熱、坐臥難安,可重用黃芩、柏子仁,除上焦實熱,散胸中煩熱;若是低溫或潮熱、自汗或盜汗者,可加胡黃連、地骨皮、麥門冬、五味子以清虛熱,止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