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醫界法界聯手,盼建立台灣醫療補償制度

發表於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臺
   記者:沈雅雯
   日期:100年11月29日
 
   

 

 

 

台灣近年的「醫師荒」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人力問題、提升醫療品質,台灣的醫界與法界首次合作,舉辦「醫療事故預防及不責難補償制度」國際研討會,同時邀請瑞典與丹麥醫師分享北歐經驗,希望建立適合台灣的「醫療補償制度」。

為解決逐漸嚴重的醫療體系人力問題,台灣的法學界與醫學界首次攜手合作,29日舉辦「醫療事故預防及不責難補償制度」國際研討會,針對醫療補償制度進行研討,包括前司法院院長翁岳生、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都在會中提出建言。本次大會也邀請兩位來自北歐的專家,說明北歐的「無過失補償制度」如何增強病人的權利與安全。

本次會議召集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指出,北歐的不責難(No Blame)制度讓醫師能免於訴訟之苦,病人與醫師之間的互信關係也能得到增強。葉光芃說:『(原音)這種制度可以讓很多問題透明化,因為他不責難醫師。但是醫師在不責難以後,他就有義務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醫療傷害誠實的通報出來,他甚至可以協助病人去通報,那病人跟醫師的關係就很好,兩者互信,這就是我們這一次的主題。』

葉光芃指出,台灣的醫師荒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婦產科為例,過去每年約有100位住院醫師投入婦產科行列,但由於醫療糾紛多,近年來已大幅減少五分之四,只剩下20人,與台灣新生兒的出生率只減少二分之一相較,婦產科醫師嚴重不足。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則表示,有鑒於醫療糾紛問題逐年嚴重,衛生署預計明年初試辦「生育救濟計畫」,希望踏出台灣醫療補償制度的第一步,健全台灣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