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標靶藥助基質瘤患者不當「無腸人」

發表於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記者:
   日期:100年09月14日
 
   

 

 

 

近年來,腫瘤標靶藥物紛紛被研發出來,藉由獨特的生物特性,標靶治療能明確鎖定腫瘤標記,抑制其生長。大多生長在胃腸部位的胃腸道基質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的基因特性為ckit陽性,因其特殊性,讓標靶藥物運用上更加明確。若沒有ckit的特性,相似類型的腫瘤,則可能是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不過預後都較基質瘤差。在過去尚未發現其基因特性前,除了手術切除,其他的化療、放療效果皆不佳,不少患者得面臨反覆開刀的命運,胃、腸子都切光了,還是只能繼續手術。

戴承正表示,手術並非一定是最好的治療選擇,如果手術範圍大,可能造成多處器官受損。因此當基質瘤長在多個器官的交界處,手術開刀需同時切掉許多部位時,醫師會先評估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因為切除胃、小腸等,可能造成後續反胃、胃酸逆流等狀況,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存活期不見得會較長。與其開刀造成患者不適,醫師建議先服用標靶藥物,可縮小腫瘤,甚至到看不見。

戴承正認為,當基質瘤的標靶藥物出現,如基利克、紓癌特,能抑制腫瘤生長,在基質瘤的治療歷程上有很大的突破。醫師可針對腫瘤較大、腫瘤位置較難動刀、反覆復發的患者施以標靶治療,增加保留患者器官的機會,大大提升治療品質,也讓開刀不再是治療的唯一首選。
少部分的患者,使用標靶藥物2、3年,可能抗藥性,醫師會考慮換藥或增加劑量。戴承正表示,臨床中也曾收治過看似產生抗藥性,但持續用藥不換藥,腫瘤又縮小的案例。醫師強調,藥物的使用需配合醫師的專業,標靶藥物效果顯著,患者接受治療相對輕鬆,不用忍受傳統化療噁心嘔吐、掉頭髮等不適,而標靶藥物的腹瀉、黃疸、眼角膜出血等副作用,則可經由醫師評估調整用藥劑量或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