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失眠的中藥治療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56期)
   記者:義大醫院中藥局藥師 潘帥儀、義大醫院中醫部醫師 王子杰
   日期:03月07日
 
   

 

 

 

 

一、前言
正常的生理性睡眠由兩個時相交替期組成:非快速眼球運動睡眠(NREM-S)以及快速眼球運動睡眠(REM-S)。夜間相互交替4~5次,每個周期持續90~100分鐘。失眠的基本定義是指經常性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而言,失眠的表現可能為入睡困難與過份嗜睡,其中有些是睡眠時間過少或過多,有些是睡眠過程出現異常症狀。睡眠不足會帶來許多身心傷害,包括大腦思考能力下降、警覺力與判斷力削減、免疫功能失調與內分泌不平衡等。

二、病因、病機
失眠在中醫又稱「不寐」或「多寐」。首見於《內經》,如《素問‧診要經終論》云:「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臥不能眠,眠而有見。」,另《傷寒六書》云:「陽盛陰虛,則晝夜不得眠。若陰為陽所勝,故終夜煩擾不得眠也。」

其中醫病機,可分為以下幾纇:(1)精血不足:臟腑虛損,精血不足,魂魄失養,為失眠主要原因。若肝腎陰虧,則相火易亢而上擾心神,若營血不足則心火內熾,神不守舍。(2)情志所傷:怒、喜、憂、思、悲、恐、驚,分屬五臟。若七情太過,則臟腑受損,心神失養,甚則鬱而化火,擾動心神。(3)內邪滯擾:主要為痰、飲、熱、火、食、瘀等引起,尤以痰熱多見。(4)心神失養:素體脾虛或思慮氣結,損傷脾胃之氣,運化失司,氣血不足,心神失養而困頓少神。腎陰虧損,精血不足,或腎中元陽不足,失於溫煦,陰寒內盛,以致元神失養,精神萎靡不支。(5)心神昏濁:心神被濁邪所閉阻,致失精明,昏沉欲臥,多寐嗜睡。

三、治療
中醫治療失眠的藥物,必須針對不同的病因,給予不同治療的藥物。整理如下表:

參考資料
1.陳榮洲,中醫內科證治學。弘祥出版社,96.09再版。
2.李世滄,失眠中醫典籍彙編。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96.0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