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慢性肝炎證型細分逾十種,治療複雜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12月17日
 
   

 

 

 

慢性肝炎病患應趁早治療,否則長期下來恐演變成重症。中醫師陳曉鈞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病症依照症狀分別類似陽黃、陰黃、急黃、肝鬱、臌脹、肝水等範疇,通常辨證分成十種以上的證型,不但證型繁多、治療複雜,而且還需要仔細辨明。

陳醫師指出,中醫所說的「證」常反應病症在不同階段的特殊表現,像是B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常有嘔吐、噁心、發燒等症狀,這就是「濕熱證」。

此外,慢性期患者常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脾虛證)、肝區脹痛或腹部脹氣(氣滯證)、焦躁易怒(熱證)、血液循環不良(血瘀證)等。

陳醫師指出,肝鬱氣滯者通常會出現情緒受刺激易加重病情、脘腹滿悶、兩脅脹痛、口乾苦、小便黃、舌苔薄白等症狀。肝膽火旺者通常會出現兩脅灼熱疼痛、口乾苦、目赤、頭痛、耳鳴、噁心、大便乾、小便短赤、舌苔黃等症狀。

肝腎陰虛者通常會出現兩脅隱痛、睡不著、經常做夢、腰痠背痛、腿膝無力、手足心煩熱、舌苔紅少津等症狀。氣滯血瘀者,通常會出現肝脾腫大、兩脅痛如針刺、皮下出血、肋下有癥塊、蜘蛛痣、舌質紫等症狀。

濕熱未清者通常會出現黃疸顏色顯明、胃口差、不喜油膩食物、噁心嘔吐、尿黃、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症狀。寒濕困脾者通常會出現胸疼痛、脘腹賬滿、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胃口差、大便異常、舌淡苔白膩等症狀。

脾虛困脾者通常會出現胸疼痛、四肢沉重、腹脹、大便異常、胃口差、舌淡苔白膩等症狀。肝鬱脾虛者通常會出現頭暈目眩、脅肋疼痛、精神倦怠、身體乏力、用餐後脹滿更嚴重、胃脹、臉色蒼白、四肢浮腫、舌淡苔白等症狀。

脾虛濕困者通常會出現脘腹脹滿、胃口差、四肢沉重、大便溏、舌淡苔白膩等症狀。

氣血兩虛者通常會出現臉色蒼白、肋部疼痛、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胃口差、舌淡苔薄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