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家人個性丕變,可能罹患失智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記者:  李坊芸
   日期:09月04日
 
   

 

 

 

台灣老年人口急遽上升,造成易發生在老人身上的失智症人數也隨之升高,台灣約有20多萬人罹患失智症,影響數以萬計的家庭,必須承擔失智症帶來的困境。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吳易澄表示,失智症是由多重成因造成,除了可能變得健忘,也可能產生幻想或個性改變等,所需的照護資源,必須評估病人狀況來決定。若有相關問題,可尋求醫療機構的協助,幫助失智症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由渡邊謙主演的電影《明日的記憶》,完整詮釋了失智症家庭的絕望與希望。吳易澄指出,失智症會影響一個人的記憶、思考能力、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其表現也是由許多症狀所組合而成。有愈來愈多家屬陪伴患者,到精神科或神經科求診,主訴多半是記憶力變差、健忘、個性改變,呈現不愛講話或懶惰情形。失智症的核心症狀是記憶退化,家人常常會認為是自然老化造成,而忽略罹患失智症的可能。吳易澄表示,失智症除了記憶退化外,精神障礙也是常見的合併症狀,包括憂鬱與焦慮、個性大變,甚至出現精神症狀,如幻覺和妄想等。常見的妄想包括,偷竊妄想或懷疑伴侶不忠,甚至出現混亂、激躁或危險的行為,為家庭帶來困擾。更嚴重的情況是四處遊走不慎迷路、睡眠混亂、語無倫次或是喊叫。對失智症病人而言,除了有時需服藥外,還需要安排更結構化的生活作息與環境,針對不同家庭條件,也有不同的合宜支持模式。

吳易澄指出,臨床上對於記憶減退,或合併的精神障礙,都有治療機會,但在過去經驗中,謀求精神障礙穩定,會比改善記憶減退來得具體有效。在臨床工作的處置上,有時能提供必要的藥物來協助緩和症狀,並針對病人的處境,提出適合的照顧技巧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