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健康之鑰》周邊血管阻塞嚴重,肢體壞疽恐得截肢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8月20日
 
   

 

 

 

血管阻塞有相當高的危險性。心臟內科醫師黃玄禮表示,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周邊血管阻塞,這種狀況具有相當高的危險性,幾乎可說是等同於心臟病、腦中風。

雖然周邊血管阻塞不會有立即性生命危險,但是病情嚴重時卻可能造成肢體壞疽,進而促使患者面臨截肢的命運。

黃醫師指出,其實民眾對這種血管阻塞的了解相對比較少,簡單來說,周邊血管阻塞可分為動脈、靜脈兩種,以動脈周邊血管阻塞來說,其成因主要是身體內有太多的膽固醇,經過長期累積後囤積在血管壁上,以致於促使血管愈來愈狹窄,最後產生血流不順的狀況,病情嚴重者很可能造成血栓堵住血流,結果被供應血流的組織因而壞死,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截肢或死亡。

黃醫師進一步指出,以靜脈周邊血管阻塞而言,其成因包括血液回流不正常、靜脈栓塞等疾病所致,通常多半發生於久病臥床、長時間搭乘交通工具、打麻將與、上網等,最後就導致下肢血液回流變差。不過,如果是癌症、血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度過高而阻礙到血液回流。

建議民眾千萬不要僅僅把目光放在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卻反而忽略掉周邊血管阻塞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周邊血管阻塞有跡可循。黃玄禮表示,如果民眾發現身體出現五個徵兆的話,當心這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發出的警訊,建議若有徵兆就要馬上就醫診治,有助於降低面臨截肢等風險。

黃醫師指出,第一個徵兆為傷口遲未癒合,會發生不癒合情形是由於局部組織得不到養分、氧氣,這時皮膚就會因缺血而變成暗紫色,如果是在腳趾頭,趾頭部分就會產生潰瘍或壞疽,同時還可能隨著時間或身體狀況,慢慢地延伸到足部或腳踝。

第二個徵兆為四肢總是冰冷,如果下肢溫度低、脈搏弱,加上伴隨手腳麻木,像這種情況就代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不過,確實病因還需要進行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認。

第三個徵兆為長時間沒辦法行走自如,因為周邊性動脈阻塞的時候,主要典型徵兆為間歇性跛行,病人常走路一段時間之後,下肢發生血流不足進而感覺疼痛,這時只要坐著休息一夏,等血流恢復正常後就可以再繼續走路。

第四個徵兆為皮膚變薄、腿毛脫落、趾甲碎裂,因為周邊動脈血管阻塞後,血液循環就會開始變差、肢體就會營養不良,這時候容易腿毛脫落、皮膚顏色變白或變薄,而且趾甲比較容易碎裂。

第五個徵兆為下肢突然腫脹發熱,病人下肢可能會突然間腫脹嚴重,摸起來有熱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