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貝西氏症急性發作,清熱濕瀉火毒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3月18日
 
   

 

 

 

貝西氏症不易治,中醫師林曾翠霞表示,中醫認為急性期應以邪實為主,以清熱除濕、瀉火解毒為治法;慢性期應以脾虛失運、陰虛內熱、濕熱留結、氣虛血瘀等虛實夾雜症候為主,以攻補兼施、扶正袪邪為治法;緩解期應以邪去正虛為主,以補養肝腎、益氣養血為治法。

林曾翠霞指出,急性期若出現濕熱薰蒸、邪熱壅盛現象者,常用中藥材包括龍膽草、黃柏、黃芩、梔子、黃連、知母以便清熱瀉火解毒;使用車前子、澤瀉、木通、薏苡仁等以便清熱利濕。若出現濕熱蘊脾、腸胃積熱現象者,常用藥物包括黃連、梔子、黃芩、黃柏、淡竹葉、生甘草梢等以便清熱去濕。

慢性期若出現肝氣鬱結、脾虛夾濕現象者,常用藥物包括黃耆、山藥、茯苓、黨參、白朮、薏苡仁等以便健脾益氣;使用枳殼、鬱金、柴胡、香附、佛手等以便疏肝理氣。若出現肝腎陰虛、虛火上擾者,常用藥物包括生地黃、熟地黃、沙參、枸杞子、麥門冬、山茱萸、當歸、山藥、牡丹皮、黃連等以便補益肝腎、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清熱涼血。

出現氣血兩虛、瘀血阻滯現象者,常用藥物包括白朮、黨參、茯苓等以便健脾益氣;使用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等以便滋陰養血;使用桃仁、紅花、赤芍、柴胡、枳殼等以便化瘀通絡。若出現脾腎陰虛、寒邪阻絡現象者,常用藥物包括熟附子、山茱萸、乾薑、桂枝、白朮、山藥、茯苓等以便溫補脾腎;使用當歸、乳香、丹參、沒藥等以便溫經通絡。

到了緩解期病情相對較穩定,常用藥物包括山茱萸、山藥、熟地黃、黃精、何首烏等以便補養肝腎;使用黨參、黃耆、茯苓、當歸、白芍、白朮、川芎等益氣養血。患者必須耐心接受治療,以便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