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年長者出門除小心凍傷外,若有傷口久久難以癒合,更要注意下肢血管阻塞問題。醫師表示,早期發現治療,可以減慢血管阻塞的惡化,除了早期介入血管治療及按時服藥外,利用高壓氧治療,亦可免除因下肢血管阻塞所造成的截肢厄運。
下肢阻塞 誤以為是凍傷
衛生福利部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宋立勤指出,有1位住在澎湖的張阿嬤,高齡92歲,沒有糖尿病,體重也控制的很好,去年左腳大腳指的皮膚突然裂開,阿嬤以為只是太冷凍傷,不以為意。不久,另外3隻腳指頭也出現裂傷,其中大腳指的傷口有8公分長3公分寬,讓阿嬤開始緊張,於是轉診到台北一家大醫院,醫師看到深可見骨而且已經發黑的傷口,就建議她從腳踝以下截肢,讓阿嬤聽了差點昏倒。
由於張阿嬤的媳婦有聽過,高壓氧可以治療糖尿病的傷口,所以就到雙和醫院尋求協助,希望可以保住逐漸惡化的左腳。經過醫師仔細檢查,發現阿嬤的腳之所以難以癒合,原因出在血管堵塞,影響傷口修復。
【醫師小叮嚀】:
下肢傷口久不癒合,要注意血管阻塞的問題,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或長期抽菸的病人;這類病人會有走路時臉色蒼白、麻痺、脈搏微弱摸不到,或足部冰冷等現象,千萬不要輕忽。
高壓氧+清創 免去截肢
宋立勤醫師強調,由於患者本身有下肢血管阻塞病史,於是首先利用導管的技術打通腳上的血管,再經過高壓氧療程的治療,以及正確的清創換藥,讓阿嬤的左腳恢復再生的能力,肌肉和皮膚逐漸長了出來,免於截肢的命運。
事實上,許多人都輕忽傷口的護理,讓小傷因為發炎或者癒合不易,而逐漸嚴重。臨床上也有病人因為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讓傷口出現潰爛的情形。正確的傷口護理應該是先用乾淨的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然後敷上消炎藥膏,再蓋上乾淨的紗布或人工皮阻隔細菌從傷口入侵,而且定期換藥。
間歇性跛行 避開危險因子
不過,家裡通常比較缺乏無菌的環境和衛材,萬一傷口沒有好轉,最好能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清創和換藥,如果遇到面積較大或較深的傷口,也可以使用生長因子促進傷口癒合,才不會讓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據統計,超過60歲者約有5%的男性,及2.5%的女性會有「間歇性跛行」症狀,也就是行走約100公尺感到下肢疼痛無力,而必須休息才能再走,即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阻塞的症狀。其他合併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老年人及男性等。
【5招遠離下肢血管阻塞】:
1.戒菸。
2.減少進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
3.控制高血壓。
4.控制糖尿病。
5.適量運動。
【醫師小叮嚀】:
早期的血管介入治療可以打通血管、改善缺血症狀及避免組織壞死, 但病人仍須按時服藥及隨時注意下肢缺血症狀。若有問題應馬上回診.因為做過氣球擴張或支架的血管仍有可能會再次狹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