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一次敷三伏貼,約二小時取下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日期:7月12日
 
   

 

 

 

明(13)日就是今年農曆夏至後的「初伏」,三伏貼治療的首日,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曹永昌理事長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皮膚是否容易起水泡、紅腫的人,第一次敷貼時,貼1、2小時左右即可取下。

三伏貼所用藥餅多由白芥子、延胡索、細辛、丁香,甘遂等藥物組成磨粉混合薑汁做成,用於敷貼穴位改善虛寒易過敏、氣喘的體質。6歲以下孩童不宜超過2小時,如果灼熱疼痛感厲害,須提早除去藥物及藥布。

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陳星諭醫師表示,據長庚中醫科先前進行約1年的三伏貼門診調查顯示,在200多位患者中,7成5的人氣喘、鼻過敏症狀改善,流鼻水症狀改善最明顯。

陳星諭醫師表示,鼻過敏改善後,很多孩童的好動、不專心、打鼾,磨牙等問題都跟著改善,代表三伏貼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說,三伏貼藥物具刺激性,不宜貼太久,一般敷貼時間約在2、3小時左右,所以需記得取下,臨床上有母親帶孩童來敷貼後去逛百貨公司,忘了幫小孩取下,結果皮膚局部嚴重發炎。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即大量起泡、正處於發燒發炎的人較不適合敷貼。敷貼時患者多有燒灼、癢感,代謝加快,可能出現頻尿現象。

曹永昌理事長說,有些患者較介意皮膚局部暫時色素沉澱、起水泡,雖然這些輕微不適都可復原,但中醫師必須事前說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蔡曜鍵表示,皮膚起反應的人,通常效果較佳,有些患者還希望起水泡,主要因為起水泡後,皮膚屏障減弱,藥物容易滲入。如果起水泡,要避免抓破,最好回診由醫療人員處理。

曹永昌理事長認為,貼到起水泡前即可取下,過程中如果不適感難忍受,也應立即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