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與預防(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84期)
   記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葉爵榮 藥師
   日期:
 
   

 

 

 

 (二)子宮內膜的保護

在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可看到慢性不排卵、子宮內膜增生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口服避孕藥維持體內黃體激素作用,拮抗雌激素子宮內膜增生效果,最常用於病人子宮內膜保護,同時也提供經期調整和外觀症狀改善的好處。開始使用口服避孕藥前,應先確認病人沒有懷孕,如果病人無月經期超過6個星期以上,且出現功能崩壞性子宮內膜出血,應於開始服用口服避孕藥之前10天,每日接受5~10 mg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之後以含30~35 μg的乙炔雌二醇及黃體酮的口服避孕藥,如norethindrone(0.5 mg)或含第三代黃體激素norgestimate、desogestrel。Drospirenone是一種新的黃體與抗雄性激素物質,但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與其他黃體激素相比,具有任何治療優勢。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使用避孕藥品發生副作用(含突破性出血)的風險機率與正常婦女類似,對於有使用禁忌或選擇不使用口服避孕藥的病人,可以間歇性黃體激素替代治療來保護子宮內膜,建議每隔1~2個月,以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10毫克服用7~10天,但此治療方式不會減少痤瘡及多毛症,也無法提供經期調整效果。而metformin是恢復月經週期性的潛在替代品,但尚未有證據能提供子宮內膜保護。

 

(三)促排卵及助孕

不孕婦女接受促排卵治療前,需先安排丈夫接受精液分析,排除男性生殖功能障礙。第一階段可嘗試體重控制,許多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肥胖婦女,在適度降低體重同時,可伴隨減少血清睾酮濃度,有助於恢復排卵和妊娠。在一項小型隨機對照研究,20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平均BMI為32 kg/m2,超過3個月以上經期閉鎖,接受低熱量飲食(1000至1500千卡/天)方式減重,平均體重降低9.7公斤,且抽血檢測結果黃體刺激素濃度顯著下降約45%、空腹胰島素減少40%、睾酮下降35%,多數婦女開始恢復排卵,且順利懷孕。若減重無法成功,則需接續口服clomiphene治療,約有80%使用後可改善排卵問題,期中約50%可成功受孕,某些醫師可能考慮clomiphene併用metformin方式增加成功率,metformin主要作用是增加周邊肌肉組織對胰島素感受性,促進葡萄糖於組織利用率,降低血清胰島素濃度,可單獨或聯合clomiphene促排卵,然而迄今為止最大的臨床試驗結果,clomiphene的促排卵效果優於metformin, metformin加上clomiphene則沒有顯著效益,另外thiazolidinedione單獨使用及併用clomiphene的研究結果,並沒有增加額外的好處,其中troglitazone在部份的研究顯示對促排卵有所助益,但此藥已因肝毒性危害過大,自市場撤除,因此建議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合併症的病人,才需添加metformin,且考量心血管方面的治療風險,不建議常規使用thiazolidinedione;若體內DHEAS濃度 >2 mcg/mL,則可考慮clomiphene合併glucocorticoid治療。Clomiphene治療失敗,另可選擇注射促濾泡激素(FSH)、外源促性腺激素治療(Gonadotropin therapy),一個超過10年以上,觀察225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接受外源促性腺激素治療研究結果,排卵率為72%,懷孕率達45%,此外促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亦可適度促進排卵,雖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較少有促性腺激素釋放素缺乏問題,在歐洲41例接受114促排卵週期研究的婦女,有56%婦女排卵,40%懷孕。排卵週期與身體質量指數降低、空腹胰島素和更高的FSH基礎血清濃度相關,因此促性腺激素釋放素對於特別瘦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可能是一個合理選擇。當藥物治療無效,可藉由手術方式改善,傳統卵巢楔形切除術引發盆腔粘連的發病率很高,已經被廢棄,改以新式排卵誘導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取代,也許對部份病人有效,其餘仍可嘗試體外受精、試管人工生殖等多重方法協助受孕。

 

(四)預防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病史及BMI≧24、腰圍≧80cm等疑似患有代謝症候群的女性,需積極控制體重,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降低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攝取,可改善胰島素阻抗,有助於降低年輕女性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維持體內正常胰島素濃度變化,可協調卵巢性腺激素分泌平衡,減少毛髮異常增生,恢復正常生理經期規律,改善生育功能。(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Robert LB, David AE. Diagnosi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ults. Uptodate.2012.
2. Robert LB, David A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ults.Uptodate.2012
3. Ehrmann DA.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2005; 352:1223.
4.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Hum Reprod 2004; 19:41.
5. Gangale MF, Miele L, Lanzone A, et al. Long-term metformin treatment is able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hepatic involvement in young hyperinsulinaemic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Clin Endocrinol(Oxf)2011; 75:520.